熊十力与大金丝胡同:
大金丝胡同位于北京什刹海地区,东西走向,东起银锭桥胡同,西端南折至南官房胡同。在历史上,明朝时这里设织染所,众多为宫中服务的特级裁缝云集于此。1965 年将槐宝庵并入后改称大金丝胡同。槐宝庵曾有一棵奇特的老槐树,传说其树心已空但叶犹茂盛,还曾被铁链拴着,因为传说此树曾作祟,所以用铁链镇之,但如今已不见踪影。
**学者熊十力曾在大金丝胡同住过两年。这里环境清幽,离什刹海很近,让熊十力非常满意。在这里,他完成了《原儒》的上卷。郭沫若、李四光、张东荪、梁漱溟等老朋友也经常来此拜访他。熊十力性情率真,为学术问题经常与友人争执,比如在北大时,他曾和对佛学感兴趣的废名讨论佛学问题,两人理解不一致时甚至会扭打在一起,但过不了两天又和好如初。
八大胡同的兴衰:
八大胡同位于铁树斜街以南、珠市口西大街以北的三角地带,曾经是老北京的红灯区。清朝时满汉分居,满人居住的内城限制娱乐消遣,所以戏园、茶馆、商铺都在外城扎根。大栅栏一带逐渐形成北京**的商业区,宣武门外会馆扎堆成为官宦聚集地,而八大胡同就在这两者的交叉地带。
从乾隆时期起,不少进京的戏班子在大栅栏扎根,八大胡同因 “相公文化” 与风月场所划等号。当时女子不能随意抛头露面,戏中的青衣小旦多由童伶扮演,加上禁宿娼但不禁狎优伶,男色大兴。清末 “禁娼令” 松懈,妓院兴起,光绪年间有官方许可的青楼就有 300 多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八大胡同重新恢复平静,那些窑子和戏班旧址大多变成了大杂院。
帽儿胡同的名人轶事:
帽儿胡同因清代有制帽作坊而得名。这里有**代表性的私家园林可园,末代皇后婉容就曾居住在此。另外,北洋军阀等也在帽儿胡同留下过生活的痕迹,这些人物的故事为帽儿胡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历史的厚重感。
北大红楼与周边胡同的红色记忆:
在双碾胡同(今五四大街)的北大红楼,北京共产党小组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。周边的胡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、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历程。赵家楼胡同有一段二十多米的残垣,这里曾是 “五四” 学生运动中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场所。1926 年 3 月 18 日,在铁狮子胡同(今张自忠路),北京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,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发动了英勇的斗争,遭反动政府残酷镇压,这里树立起了一块见证革命精神的无字碑。
琉璃厂胡同的文化传承:
琉璃厂是北京重要的古文化街,因清代时科考举人大多住这儿,所以有很多出售笔墨纸砚的店铺。这里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传承,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寻找心仪的文房四宝,也留下了许多文化交流的故事。即使在现代,琉璃厂依然有很多卖古玩、文房四宝的老店,书香气十足。